自2019年10月24日习总书记强调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的应用推广便作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其中以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那么是不是有了区块链技术,供应链金融就能完全得到解决了呢?如下便重点分析下区块链技术能为供应链金融做些什么。
2020年3月3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这是近两个月来国务院常务会议第8次定向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一庞大群体「供氧」,会议同时决定,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拓宽渠道,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
供应链金融产品一直存在着较大的痛点,比如参与环节众多,链条长,关联度较高,交易场景难以识别等,如何解决金融机构对真实性风险的识别,是解决供应链金融的核心问题所在。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组合,综合了P2P网络、共识算法、非对称加密、智能合约等新型技术,是一种在对等网络环境下,通过透明和可信的规则,构建可追溯的块链式数据结构,具有分布式对等、链式数据块、防伪造和防篡改、可追溯、透明可信和高可靠性的典型特征,其技术特性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特点。
供应链金融介绍
关于供应链金融定义,国内普遍认为是指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第三方监管等专业手段封闭现金流或控制物流,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基于如上定义,金融机构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有如下三个重要考虑点:
行业方面:处于政策风险、行业风险等方面的考虑,金融机构的细分业务方向需大体遵循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要求,对于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鼓励类业务处于积极介入,对于限制类和淘汰类行业,则是审慎介入的状态;另一方面,就是随经济周期波动性较强的行业,或是曾经有过重大风险事件的行业,如保险公司信用保证险产品、钢贸行业等,金融机构也是处于较为审慎操作的状态。
核心企业方面:信用风险和真实性风险是融资业务关注的重点,信用风险即是核心企业的还款风险,核心企业一般是供应链金融环节中的最终付款人、担保人或者是见证人,所以对核心企业的履约资质要求较为严格。根据核心企业的实力大小以及评级情况,商业银行会有不同的授信规则。一般来说,能大规模拓展上下游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大型国有核心企业,需满足AA以上的评级资质要求,对于民营的核心企业,上述评级要求相对会更高;对于处于限制类或淘汰类的行业,商业银行一般会选择行业的龙头企业进行操作。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决策机制会相对较为灵活,受其资金成本较高的影响,上述评级要求可适度降低。
星火链网刘阳: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核心定位是信任传递和价值管理:金色财经现场报道,6月17日,第二届中国西安区块链产业发展论坛现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刘阳在演讲中表示,区块链技术落地仍需时日,概念的过度透支并不利于其发展。区块链符合新型基础设施的要求,是经济活动开展的信任基础设施。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发展前提是数据驱动下的产业变革,其定位会包含:新的信任传递和新的数据价值管理。区块链基础设施会包含两个关键要素:具有全局接入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灵活部署能力的公共链网和区块链技术协议栈中的资源层、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2021/6/17 23:44:24]
真实性风险考虑的重点是将核心企业的信用真实有效传递到上下游的其它企业,在风险审核时会重点考虑核心企业的确权确认环节,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核心企业直接以出具加盖红章的纸质文件的方式来予以确权,实际操作中会遇到核心企业配合度较低的情况,核心企业不出具,或是出具时间较慢,无法满足供应链金融业务对风控或效率的要求;另一种情况是金融机构直接与核心企业的erp系统连接,将核心企业的确权信息直接传递给金融机构,但这种做法有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如果基于核心企业的erp系统,核心企业给金融机构开发端口,在金融机构来看,会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无法对确权信息真实性进行有效地确认;一旦出现还款风险时,系统对接也无法留下足够的证据文件来支持贷后环节的处理,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深入行业的意愿也相对较低,通常不愿意开发专门的系统来进行数据对接。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通过区块链搭建联盟链的方式来解决。
供应链方面:通常需要供应链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稳定性要求,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需要投入一定的技术开发成本和人员数量,如果供应链的规模太小,金融产品就难以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金融产品所带来的资金收益尚无法覆盖产品开发投入的成本,会导致入不敷出的情况出现;如果供应链的稳定性不足,风控结构也难以实现高质量的突破。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标的主要针对一些流动性较弱的资产,比如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等科目结算延时所造成的资金缺口,且需满足自偿类贸易融资的特点要求。同时,根据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提出的「KYC原则」要求,金融机构需拉直与融资客户之间的联系,做到真实有效地身份识别和风险识别,借助一些三方数据信息和央行征信信息来对客户准入进行初步评判,在供应链金融背景下,融资客户需满足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年限要求,比如合作时间不低于1年等。
交易环节和抵质押物的真实性风险是本阶段考虑的重点,金融机构的顾虑主要在于货物流与资金流都集中在核心企业的平台上进行管理,核心企业由于平台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会有一定的伪造动机,容易发生道德风险,为了充分发挥利用好货物的增信作用,实践中往往通过第三方监管的手段,即金融机构会指定有一定担保能力的第三方来对货物进行监管,但第三方公司处于自身利益和风险方面的考虑,会提出一些相关要求,比如货物存放第三方在指定的仓库,这种情况直接造成了额外的物流成本提升,或者是需对仓库进行信息化改造需收取额外的改造费用,从而大大提升实际的操作成本。在实际推广中,第三方监管的推广模式有较大的局限性,一直未大规模开展。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等优势可以将供应链环节中合同流、货物流、资金流等信息全程透明的展现出来,从而解决金融机构对道德风险的顾虑。
公告 | Paydex支付公链构建区块链浏览器:日前,Paydex支付公链已经提供了区块链浏览器,便于普通用户核对任何基于Paydex支付公链开发的应用所显示的资产数量。此款区块链浏览器支持链接不同的区块链节点查询账本情况,并可以实时观察每个区块、每个交易生成情况,输入相应账户时,可查询账户的各种资产余额以及所有的交易记录。[2020/1/31]
区块链的优势特点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不可篡改等技术特点,在一个稳定的供应链金融场景中,可以发挥如下功能:
供应链全流程的透明化
围绕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借助区块链技术可及时无误地可视展现出来,并通过与纸质文件、物联网信息之间的交易核验,可突出供应链数据的真实性。
融资业务效率的提升
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可打破瀑布型的传统操作流程,对于风控审核所需要的某些材料,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第一时间展现出来,从而提升整个审核环节的效率。
提升核心企业的授信规模
在核心企业信用传递的同时,也将体现出中小企业与货物的增信功能,将核心企业在金融机构的额度逐步往中小企业转移分散。从而进一步释放金融机构对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
再融资能力的增强
对于小而分散,但数目众多的资产,底层资产的表现情况则尤为关键,完全透明可信的展现有利于投资人将关注重点放在底层资产的结构上而不仅仅是债项主体的资质情况上。
在如上几点基础上,区块链可以协助核心企业起到加强供应链上下游的控制主导,以融资收益作为额外的盈利来源,建立客户信任等方面的功能。
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区块链技术可以带来的好处如下:
起到数字信用增值的效果
行业经验往往是中小微企业获得上下游企业订单以及融资支持的关键要素之一,过去通过关系获得订单的传统局面正在被逐步打破,企业成本要素的精细化管理也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中小微企业来为之服务,经历过几轮经济周期而屹立不倒的中小微企业也更能获得资金方的青睐,关键便是历史经验的证明问题,区块链可以依托时间顺序将目标企业的行为进行存证记录,形成第三方的可信存证,从而协助企业实现数字信用增值。
实现依托于核心企业的信用提升
区块链有助于核心企业发挥自身的信用传导能力,从而普惠到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在融资场景中,可以很好地弥补中小微企业因为自身资质实力不足而导致的劣势。
促进自身整体融资水平的成长
动态 | 家乐福计划将区块链追踪扩展至更多产品:据路透社报道,法国零售商家乐福(Carrefour SA)的区块链项目经理Emmanuel Delerm 6月3日表示,家乐福已通过使用区块链分类帐技术来追踪从农场到商店的肉类、牛奶和水果等食品的销售,并计划将其扩展到更多产品以增加购物者信任度。Delerm称,区块链追踪促进了家乐福一些产品的销售,包括柚子、鸡肉等。到目前为止,由于购物者扫描二维码已经很普遍,该计划在中国最受欢迎,其次是意大利和法国。家乐福希望在未来增加对非食品的区块链追踪,如服装,以及更多的信息。[2019/6/4]
融资提升的三个关键点,授信规模的提升,资金周转效率的加快,以及融资成本的降低,是需要企业逐步培养的,区块链有助于在合规基础上建立企业自身的融资架构,从而助力企业整体融资水平的成长。
区块链技术优势的发挥,需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相关项目已满足金融机构的准入要求
这里的准入要求分为两个维度:
核心企业已符合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从金融机构获得了一定额度的授信,双方基本的融资合作模式已成功实现试点操作。这里值得重点强调的就是,如果一个核心企业无法金融金融机构的合作库里,如出现行业属性、征信记录或诉讼情况不满足金融机构的要求等,那怎么样引入区块链技术都是徒劳的,区块链无法解决核心企业或行业政策性准入的问题。
预期的业务规模体量相对较大,具体指金融机构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往往需要有一定的人力和系统建设投入,如果预期的规模较小,产生的金融收益较小,金融机构会产生入不敷出的情况,其意愿也相对较低。
核心企业ERP系统的要求
具体指核心企业应有健全的ERP系统,从客户注册、申请、采购、运输、仓储、交货等环节需有着清晰地线上操作功能,对供应链环节的物流、资金流信息应有较强的过程追踪体现,区块链系统与上述系统相结合,将供应链各环节全程透明可视地展现出来。
智能合约促进真实性交叉核验
为了进一步加强上链数据的真实性,一方面,可通过时间顺序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信息完整地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供应链流程中涉及的一些纸质文件,如发票文件、合同文件、报关文件、与其它核心企业的交易文件可对数据的真实性予以加强,同时借助相关物联网设备采集信息(如运输车辆GPS,货物进出库RFID/NFC数据,过磅称重信息)来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借助智能合约来实现数据的自动交易核验,提升交易伪造的操作成本。
至少两个强势方企业的参与
传统供应链金融主要针对N+1+1的核心企业模式,即N的上游供应商,1家核心企业,1家核心企业名下的保理公司,由于核心企业与名下保理公司的关联关系,双方已经建立了绝对的信任机制,区块链的优势功能难以发挥,只有在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两个强势主体都参与的情况下方可。
动态 | 中国银行成立交易银行部 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推动对公服务转型升级:据中证网报道,中国银行成立交易银行部,中国银行的交易银行服务将秉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理念,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搭建智能化交易银行专属服务平台(BOC-iGTB),实现多渠道接入、统一界面集中展示、模块式服务定制、智能化需求响应,用移动互联赋能银行业务,以线上化、场景化、智能化的服务实现对公金融服务升级换代。[2018/12/28]
现有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介绍
这是目前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中应用比较成熟的场景,通过将核心企业和下属单位的应付账款形成一套不可篡改的区块链数字凭证,在核心企业的内部单位中依照一定的规则签发,具有已确权、可持有、可拆分、可流转、可融资、可溯源等特点。
上述方案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系统对接: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签订总对总的整体合作协议,将核心企业ERP系统的业务流、合同流、物流、资金流等关键点数据按照时间顺序直接上链存证,由金融机构根据核心企业的资产实力情况给与一定额度的授信。
供应商推荐:核心企业将可能有存在应收账款融资需求的一级供应商直接推荐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逐个对供应商进行合规性准入审核;对于金融机构审核通过的1级供应商,可以推荐它的上游2级供应商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逐个对2级供应商进行合规性准入审核。同样,经金融机构审核通过的2级,也可以推荐3级供应商,以此类推。
金融机构一般要求供应商在指定的银行开设专项监管账户,用于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归集。
融资申请:在核心企业确认的前提下,已经形成应收账款的1级供应商,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或者将已确权的应收账款拆分给2级供应商,由2级供应商来向金融机构申请。
审核放款:金融机构对核心企业的确权审核无误后,并向供应商收集发票复印件、对账单等相关资料,同时,确认核心企业支付款项的账户为已开设的专项监管账户,并签署合同,便可以开始启动放款;
到期扣款:实到到期后,核心企业直接将款项偿还给金融机构。
在没有使用区块链的情况下,传统企业也可以通过纯线下的方式、反向保理或中企云付的「X信」模式予以操作。
杭州市长徐立毅:2018年杭州将加快培育区块链,地位仅次于AI和虚拟现实:杭州市长徐立毅在召开的杭州市两会上提出,2018年杭州将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加快培育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商用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从而实现聚焦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2018/3/3]
采用纯线下的方式操作,核心企业每次确权的行为通过企业加盖公章的方式予以实现,单笔业务一般金额较小,需要操作的数量巨大,且每次盖章核心企业内部审批所需的操作流程繁琐,往往难以保障供应商融资效率的要求。同时,纯线下的操作方式,容易导致在授信资料收集的环节中出现一些缺失,对于放款审核环节较严的金融金钩,会经常有补资料的情况出现,融资体验相对较差。且容易受到核心企业确权意愿的影响;
反向保理模式:核心企业的ERP直接与金融机构对接,每天同步一次,同步到核心数据池的产品里,难点在与商业保理模式只停留在一级供应商,无法向2-N级供应商延伸,且与核心企业的ERP系统对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X信模式」将核心企业确权的行为从纯线下转化为线上化,较纯线下业务相比,效率有了提升,而且也能让核心企业摆脱需要线下出具大量文件的行为,将信用传导到多级供应商,可流转、可分割、可贴现。但核心难点在于多级贸易的真实性难以确认,「双花」问题或电子凭证诉讼的有效性等。同时,X信模式对单个核心企业的规模要求也较高,基于单一核心企业的X信模式,难以实现从「N+1+N」到「N+N+N」模式的突破。
基于多而分散的中小微再融资模式
再融资能力的高低通常是核心企业发挥融资优势的关键因素。为丰富核心企业的多样化再融资解决方案,提升杠杆倍数,有必要对现有的融资业务建立清晰可信的项目结构,方便于再融资机构的审查审核,从而加大再融资机构给与核心企业的融资力度。再融资业务一般分为商业银行再保理、资产证券化、资产包转让等方式,比如以开展资产证券化ABS业务为例,债券的市场利率往往根据债项主体的资质情况与底层资产的基本表现来综合考虑,对于小而分散,但数目众多的资产,底层资产的表现情况则尤为关键,完全透明可信的展现有利于投资人将关注重点放在底层资产的结构上而不仅仅是债项主体的资质情况上。对此,区块链能起到的功能总结如下:
增强对投资人的吸引力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信资产数据有助于资产公开透明化,加强可视性,提升资产池内资产信息对投资人的吸引力;
智能监测资产表现
智能合约机制有利于自动生成资产表现信息,对资产的履约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证券化资产的二级市场估价,提升资产对交易者的吸引力,同时,也有利于投资人做好风险预警识别,在资产状况出现不利因素时及早采取相关措施。
弱化对核心企业主体的资质要求
资产自证清白,有助于构建全流程的标准化和合规化体系建设,促进资产实现良性循环,有助于投资人将关注的重心放在资产本身的表现上,从而弱化投资人对债项主体的相关要求。
具体分阶段场景来加以描述:
资产形成环节
具体指客户提出申请、风控审核、与客户签署融资合同、保证金交款以及应收账款确认的资产形成全流程。通过流程节点和审核文件节点上链的方式,确保了资产形成环节的完成性和交易的真实性,建立资产创建的真实可信场景,后期可供再融资机构及相关审计方核验。
通过区块链浏览器的方式,可对相关上链节点数据可视可信化,审计方核验时,可通过HASH值比对的方式来确认数据文件信息的真实性。
下图为上链后的可视化信息:
资产包筛选环节
对于满足集中度、信审等方面要求的资产,将被打包到SPV里,针对此环节,拟通过将筛选过程进行链上存证,增加筛选环节的透明可视性,打造成彼此几方都能认可查验的筛选流程。
资产审计环节
资产打包环节需经过相关审计机构的严格审计,例如律师事务所需要对资产包情况出具法律方面的专业意见,评级机构需基于资产情况和债项主体信息给出对资产包的评级,会计师事务所需出具财务方面的专业意见等等,基于可信的区块链资产为依托,并对资产数据与债项主体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共享,有助于促进相关方的审计流程。
资产发行销售环节
基于区块链可信环节的证券化资产信息,资产的相关数据信息公开透明化,有助于提升销售环节中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提升投资者的认购率水平。
资产二级流通环节
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对资产的表现情况进行实时的追踪展示,可及时反映底层资产的表现情况,底层客户的经营信息、还款情况以及业务信息等等,有助于根据资产情况的变化来调整资产价格的变动,将资产表现如实反映在资产价格上。同时,也便于监管进行针对ABS底层资产的穿透式管理,降低由于人工干预造成的业务复杂度和出错概率,显著提升现金流管理效率。
另外,除了ABS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外,钢银电商公司也可以通过信托等方式来发展再融资业务,提升自营业务规模,但不足点是受到资产负债结构的限制,融资规模难以充分扩大,杠杆能力的发挥受到一定的限制。
基于实物资产数字化的采购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应用在大宗商品行业,以大宗商品实物的货权质押为重要的风险控制手段,常见的如钢材的代采模式等。具体指融资需求方委托托盘方向指定钢厂采购货物,并预交一定保证金。托盘方为委托方提供资金服务,按委托方要求向钢厂采购货物,货物入库后在合同期限内委托方赎货,并按资金使用时间收取服务费用,解决贸易商资金短缺问题。在核心企业或核心企业项下电商平台的管控货物平台上,电商平台往往承担了资金托盘方的职能。
托盘方的资金管控主要在对货权的管控下,即货权的释放以委托方还款为前提条件,如委托方未定期偿还款项,托盘方可及时对货物进行处置。基于此种场景,对货物的管理便成了核心的风控要点。
我们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仓单方案。方案拟将仓库内的钢铁实物资产设计为一个基于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利用区块链技术实时上链仓单状态数据,形成和实体仓储资产流转映射的「数字资产」。
从仓储货物的入库、入库调整、锁定、质押、解押、出库、退货入库等全流程数据第一时间上链,杜绝数据信息造假,使得仓单数据流转自身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数据可能自证清白,为交易方提供有效的数据证明基础设施,同样向一些外接服务方证明数据的真实可靠;
仓储货物资产数字化后,可以通过密码学技术来由多方联合控制仓单资产的状态,从而实现更灵活的动产控制,从而衍生更多的创新模式服务。
方案可解决的问题:
多重质押:以仓单为核心标的,实现从采购到销售全程操作可控、留痕;
仓储资产真实性:为债权人设置远程可控的节点权限,配合定期盘点抽查,实现仓单控制、远程可视化。
实际操作中,为了解决上链数据真实性的问题,往往借助区块链与物联网二者相连接,有一种做法就是把存证的触发点内置到物联网采集数据的芯片上,这样,物联网第一时间采集的数据便可以进入上链存证,从而保证了一手数据的真实性。
基于历史数据/采购招标的订单融资模式
针对供应商采用赊销方式进行货物销售,订单融资模式往往可以解决供应商资金回笼的困难。模式的风控要点在于判断供应商是根据中标而产生的订单,还是基于历史数据为基础的交易。
基于核心企业采购/政府采购的业务,往往通过区块链将中标通知书存证的方式来解决项目的真实性问题,如各地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导的区块链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通过将标书的核心数据不可篡改的上链,体现中标金额、交付周期等重要事项,从而为金融机构给中标企业的授信融资提供场景支持。
另一种情况,将供应商历史的过往销售数据进行不可篡改的链上存证,并通过趋势分析等手段,可以判断出这一时期可能发生的供应规模,并以此为依据,作为授信支持等。
综上所述,区块链在解决供应链金融真实性风险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然其作用的发挥需满足众多的先决条件,具体的应用时需结合金融产品的场景来共同加以考虑,我们更愿意把区块链理解成是供应链金融风控环节的一个插件,在数据验真交换方面能起到突出的贡献,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弊端,如触发上链数据的真实性、节点部署情况、多方维护的积极性等,往往需多点结合一并考虑。
标签:区块链ERPYDEDEX区块链的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Derp CoinYDE Planet AlliancePDEX币
自以太坊带来了“世界计算机”的愿景后,从业者前赴后继。世界计算机一直都是庞大的漫长的结构性命题,如何实现?思路定义已经明确,只是其结构之大,并非一朝一夕可塑之.
1900/1/1 0:00:00随着加密货币交易市值的增加,国际上其他各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讨论和措施也在逐渐成型。本文中我们将列举已经提出相关监管措施或开展讨论的监管措施.
1900/1/1 0:00:00背景距离上一次Kusama插槽拍卖结束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整,而出人意料的是在上一轮Kusama插槽拍卖中超过10%的KSM直接被锁定,最终有111.46万个KSM通过插槽拍卖被锁住.
1900/1/1 0:00:00金融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和理性人假设,所以很多对于市场的分析都是基于数学模型以及宏观经济来分析。这种分析比较适合进行超长周期的价值投资,但短期市场往往反复无常,尤其是在情绪驱动的加密市场.
1900/1/1 0:00:00Layer2能给NFT带来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成为了最受加密社区关注的一个问题,预计在四季度上线的ZKBox,或许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1900/1/1 0:00:00据福布斯8月24日报道,作为B轮融资的一部分,比特币基础设施公司Blockstream以32亿美元的估值筹集了2.1亿美元.
1900/1/1 0:00:00